潜质突出的儿童如何发现和识别 和识或体现出某方面特殊才能

时间:2024-05-15 20:43:36 来源:左拥右抱网

在现实中 ,潜质一部分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 ,突出童何智力、发现龙博娱乐开户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创造力明显出众 ,和识或体现出某方面特殊才能  。潜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 ,突出童何有天才 、发现资优儿童 、和识英才等表述 。潜质怎样界定一个儿童的突出童何潜质相对出众 ?较通用的标准是智力测验结果在前1%~3% ,也有研究指出,发现如果智力测验在前10%,和识但是潜质其他能力突出 ,也属于出众之列 。突出童何如果按照某一个方面的发现龙博娱乐开户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能力衡量 ,一个儿童的测验分值比97%的同龄人都要高,也就是在同龄人前3% ,就定义为能力出众。

智力和智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,智力是一种能力,只要按部就班都会随年龄提升;而智商主要是一个统计学概念 ,即在同一个年龄群体中,一个人的智力所在的相对位置 。因此 ,一个儿童的智力随年龄递增 ,但是其智商就不一定  ,可能原来是130  ,到后来如果环境刺激不足或压力过大可能就降到120,当然也有可能更高,比如达到140 。有研究分析从两岁半到17岁儿童的智商发展 ,纵向追踪研究就会发现智商是比较稳定的,但也是波动的,波动范围可以达到20分 。20分是怎么来的呢 ?第一  ,个体的差异。可能有早慧,当然也有大器晚成;第二 ,后天的教育 。中国历史上有“伤仲永”的故事 ,由于环境支撑不够导致一个早早表现出天分的孩子泯然众人 。在实证研究中也发现类似结果  ,在学校教育里非常重视言语智力和数学数理逻辑智力,空间智力其实是比较少关注到的 ,孩子学的机会就比较少,这些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往往学业并不是那么优秀 ,甚至有的孩子还考不上大学,因此后天的教育也很重要。

潜质突出的儿童如何发现和识别 和识或体现出某方面特殊才能

识别方面 ,智力或认知能力是识别儿童潜质的主要指标 。由于智力或认知能力测试结果无论对于儿童短期内的课堂表现 ,还是成人以后的成就,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,因此几乎所有国家的测验中都会包括。

潜质突出的儿童如何发现和识别 和识或体现出某方面特殊才能

认知神经科学为发掘儿童潜质提供了丰富资料 。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,我们意识到 ,有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我们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。我们一起探索 、体验一下 :首先 ,我们玩一个数字游戏。你会看到一串数字 ,请你一秒一个数字读出来,读完之后闭上眼睛倒背出来。第一题  :14728;第二题,142975836 。是不是第二个题难度一下子升级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倒背出来?这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,既要你存储——记住它们 ,还要你加工——倒序背诵 ,叫工作记忆 。这就相当于我们的计算机内存条,它和我们的硬件——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。

潜质突出的儿童如何发现和识别 和识或体现出某方面特殊才能

创造力逐步成为儿童潜质鉴别的核心内容。首先将创造力测试的地位提升至仅次于智力测试的国家是美国。《美国各州超常教育现状(2018-2019年)》发现,参与调研的44个州在儿童潜质鉴别过程中,关注最多的三种才能是 :高水平智力(36/44)、创造力或创造思维能力(31/44) 、特定的学业能力(29/44),创造力成为仅次于智力的第二大鉴别内容。

才能和成就成为儿童潜质鉴别的重要补充内容,尤其是对于初高中学生。各国根据本土国情创编了不同的学业成就测试工具 。如  ,英国使用标准学业测验进行鉴别;韩国虽然规定了鉴别内容应为普通技能 、学术能力、创造力 、艺术才能、运动才能和其他才能,但在实际鉴别中仍以数学 、科学测试为主;新加坡以数学、英语 、综合能力和才能作为主要鉴别内容。在我国,对于年幼儿童(6岁及以下)更强调能力,而对于高年级儿童(小学高段或初高中)除了预测未来的能力之外,也强调反映后天学习、经验的学业成就或专业领域知识。同时 ,艺术才能 、机械才能、领导力 、商业才能等特殊才能逐步成为儿童潜质鉴别的重要补充 。

在家里或者班级里 ,没有专门的测验 ,我们怎么发现创新潜质突出的儿童 ?比如 ,观察其记忆力 、注意力 ,或者是不是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;在他喜欢的任务上 ,是不是能够高度地投入 ,能自己去找到一些解决方法;是不是喜欢与比他年龄大的孩子,或者与成人有更多的交流等 。这些孩子往往充满好奇,总是爱提问 ,有时候还会感到无聊 。这是因为他们掌握得很快,学习速度非常快。

非认知因素逐渐得到重视 ,动机 、意志 、兴趣、人格等非认知因素开始被纳入鉴别内容,如,以色列明确要求超常儿童(前1%)和优秀儿童(前5%)在达到相应的智力水平以外 ,其动机必须同时达到中等以上水平。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考察,不仅有助于全面、立体地鉴别儿童潜质,为有效鉴别提供参考 ,而且有助于提供与其智能相匹配的人格素质教育 ,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。

(作者 :张兴利 ,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)